国产精品97麻豆cm传媒,99er热精品视频,最近高清日本免费,99九九久久,男人的天堂2814

您現在的位置:海峽網>新聞中心>福建頻道>福建新聞
分享

每個人都有夢想,每個時代都肩負使命。唯有將個人命運與時代發(fā)展緊緊相連,才能在時光長廊中留下印記。

今年是林則徐誕辰240周年,也是林則徐南疆勘地180周年。10月14日至23日,在第九批福建援疆干部的陪同下,歷批次援疆干部代表重返新疆,參加“重走林公路,弘揚援疆情”采風活動。記者隨同采訪,一路追尋先賢足跡,一路見證山海交響。

福建援疆第一人

福建人的援疆故事必須從“福建援疆第一人”林則徐說起。

漫漫關山,茫茫雪霜。因虎門銷煙被貶的林則徐,從西安出發(fā),風雪兼程,歷時122天,于1842年12月10日抵達新疆伊犁惠遠古城。西行路上,林則徐寫下名垂千古的詩行“茍利國家生死以,豈因禍福避趨之”,這是他的誓言,也是一生寫照。

虎門銷煙堪稱禁毒先驅林則徐的高光時刻,謫戍新疆則是他卓越一生的至暗時分。不過,身處逆境,不甘沉淪,林則徐在新疆三年零兩個月的日子里,忘卻個人際遇、不計個人得失,興修水利、墾荒屯田、推廣技術、鞏固邊防、維護民族團結……天山南北因此流傳著“林公渠”“林公井”“林公車”“林公林”“林公稱”的故事。

在吐魯番,他將百姓的水利創(chuàng)舉“坎兒井”改造后,推廣到新疆多地,推動農牧業(yè)發(fā)展;在伊犁,他捐資承修阿齊烏蘇大渠渠首工程,引喀什河水灌溉田地10多萬畝;在南疆,他勘地60余萬畝,帶動屯墾戍邊,積累了翔實的一手資料。告病返鄉(xiāng)途中,他將新疆輿圖等資料托付給左宗棠。20多年后,左公抬棺西征,收復天山南北。

1843年,林則徐送別東歸的好友鄧廷楨時,曾賦詩:“白頭到此同休戚,青史憑誰定是非?”林公是矗立在祖國邊疆的一座豐碑,如今在他身后,各族人民用處處可見的“林公像”作出回答:

在伊犁林則徐紀念館、吐魯番五道林坎兒井、瑪納斯縣樂土驛鎮(zhèn)驛站,在烏魯木齊市紅山公園、昌吉市昌吉小吃街……林則徐當年路過的地方,或立塑像,或刻浮雕,或設展覽,人們用不同的方式感懷他、銘記他。

1591人的接力

福建援疆前方指揮部,立著一尊林則徐塑像。時光流轉,林則徐的擔當精神和愛國情懷在后人的傳承中,被一群福建援疆干部賦予了全新的時代內涵。

昌吉州,地處天山北麓,為絲綢之路新北道重要節(jié)點。從1999年起,攜著溫潤海風,9批共1591名福建英才從東南之濱奔赴這里:

他是首批援疆干部曾金棟。1999年的時候,多數人對新疆情況并不了解。時年37歲的曾金棟當過兵,正是干事的年紀,毫不猶豫站了出來。“第一批福建援疆干部只有22人。我在新疆3年,主要工作是扶持當地發(fā)展鄉(xiāng)鎮(zhèn)企業(yè)。我特別注意把日常業(yè)務工作與民族團結融合起來,也因此與當地少數民族干部結下了深厚情誼。”回望往事,他深情地說,“最令我難忘的是和維吾爾族干部雅森·吐爾迪的交往,他在生活上無微不至地幫助我,我則盡最大努力把沿海的先進理念、技術傳授給他。”

后來,即使結束援疆任務,因為工作關系,曾金棟也經常來到新疆參加亞歐商品博覽會,增進兩地招商引資聯系。

她是第五批援疆干部鄭青,一位40歲出頭的母親,那批援疆干部中唯一的女性。當年,她的兒子剛上初一,母親身體也不好,幸好愛人全力支持。“出發(fā)那天,兒子一句話也沒說,背對我,肩膀因為哭泣不停顫抖。直到第一次回家過年,他才肯諒解我。”提及往事,鄭青紅了眼圈。每一個援建項目都涉及財政資金的使用,鄭青當時的工作職責就是圍繞全面援疆項目規(guī)劃,規(guī)范資金管理、確保民生投入。

三年援疆,是鄭青寶貴的人生財富。“正是這段經歷,讓我對‘財政投入不能只算經濟賬,還要算政治賬;不能只算小賬,還要算大賬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”

一次援疆行,一生援疆情。這句話在第六批援疆人才莊則豪身上得到了詮釋。他是一名消化科醫(yī)生,援疆期間,莊則豪不僅開展了多項填補當地空白的手術、傾力培養(yǎng)人才,還幫助組建了昌吉州首個治療型消化內鏡室。

回到福建,莊則豪與昌吉仍然保持著密切的學術聯系,經常應邀遠程或回到昌吉診治疑難病癥。今年6月,他還與當地簽約建立了組團長期幫扶機制,常態(tài)化推進醫(yī)療技術交流。

跨越山海,為了大海和大漠的邂逅,也為了年華中最美的遇見。在援疆干部一棒接一棒的接力奔跑中,福建堅持全面援疆、精準援疆、長期援疆,應“昌吉所需”,盡“福建所能”,不斷提升對口援疆綜合效益。26年來,累計投入援疆資金近60億元,實施建設項目1131個,并實現八成以上資金用于縣及縣以下基層、八成以上資金用于民生。

為了六分之一的陸地國土

2024年,福建援疆前方指揮部首次獲評“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”,捧回沉甸甸的“金字招牌”。絲路同源、山海交響的故事,正是新時代援疆事業(yè)發(fā)展的生動注腳。

對口援疆,始于1997年,是黨中央、國務院為促進新疆發(fā)展、增進民族團結、維護新疆穩(wěn)定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;2010年,新一輪經濟、科技、文化、教育、人才等全方位對口援疆啟動。帶著先進理念和專業(yè)知識、帶著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,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疆”的美好愿望,中央部委與19個援疆省市扛鼎支持,來自五湖四海的援疆干部人才接續(xù)奮斗,從決戰(zhàn)決勝脫貧攻堅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到再啟新程建設中國式現代化,與新疆各族群眾想在一起、干在一起。

對口援疆,底色是民生工程,換來的是幸福成色。幸福就在奇臺福州中學孩子的歡笑里,這所學校投資達1.8億元,是“十四五”期間福建投資額最大的民生援疆項目;幸福就在天鵝小鎮(zhèn)達爾汗文藝隊的歌聲里,在中央及地方配套資金的基礎上,福建援疆前方指揮部協(xié)調9200萬元,推進昌吉市阿什里鄉(xiāng)天鵝小鎮(zhèn)建設,讓502戶農牧民住上了敞亮的樓房……

對口援疆,連接著文化工程,如天山雪水滋養(yǎng)大地。昌吉州科技館今年煥新開館,躋身“國內領先、疆內一流”,成為當地孩子的熱門打卡地;持續(xù)打造的吉木薩爾縣新地鄉(xiāng)小分子畫家村、木壘縣英格堡鄉(xiāng)菜籽溝村劉亮程文學館,成為文化地標,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文化浸潤,還端上了“旅游飯碗”;呼圖壁縣五工臺鎮(zhèn)幸福村植入福文化后,小葫蘆長成了農文旅融合發(fā)展的大產業(yè)……

對口援疆,是政治責任,更是時代使命。因為這是一片雄踞祖國西北、約占陸地國土面積六分之一的廣袤疆域,不僅承載著2600多萬新疆兒女的幸福生活,更維系著14億多中華兒女對國家統(tǒng)一、邊疆安寧、共同富裕的堅定信念。

今年恰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(qū)成立70周年。七十載砥礪奮進、山河巨變。今日新疆,正處于歷史上最好的發(fā)展時期,民族團結、社會穩(wěn)定、經濟繁榮、生態(tài)良好……(福建日報記者 蘭云 黃琳斌 昌吉州融媒體中心記者 陳小清)

責任編輯:趙睿

最新福建新聞 頻道推薦
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
第五屆福建省花鳥畫大展在市美術館展出
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
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
一周熱點新聞
下載海湃客戶端
關注海峽網微信
?

職業(yè)道德監(jiān)督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591-87095414 舉報郵箱:service@hxnews.com

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,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,請聯系我們,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。

溫馨提示:抵制不良游戲,拒絕盜版游戲,注意自我保護,謹防受騙上當,適度游戲益腦,沉迷游戲傷身,合理安排時間,享受健康生活。

CopyRight ?2016 海峽網(福建日報主管主辦)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-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:20070802號

福建日報報業(yè)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(海峽網)采編人員所創(chuàng)作作品之版權,未經報業(yè)集團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。

版權說明|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| 聯系我們| 法律顧問| 舉報投訴|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

友情鏈接:新聞頻道?| 福建頻道?| 新聞聚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