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小練島的秀礁村碼頭上岸,沿著干凈的村道往前,大約走200米,便可到達秀礁村村委會??稍诎雮€月前,這條路上還遍布著廢棄漁網(wǎng)、生活垃圾。要說這一變化,還得從一群臺灣青年說起。他們是臺灣“中國夢促進會”青年團的成員。
十多位臺灣青年 背上行李上離島
去旅游?不是!
盧信守是這個青年團的團長。兩個星期前,盧信守開始固定往返于小練島和平潭主島,一周要來回不下5趟。和盧信守一起在小練島住下且做著同樣的事的,還有十多位臺灣青年。
他們可不是背包客,不是來旅游體驗小島生活。這一切源于去年6月18日。當時,盧信守來到平潭,第一次聽說“兩岸共同家園”這個名詞,他為之感到振奮。
隨后,一次偶然的機會,他結識了秀礁村村支書陳波。在聽聞陳波為小練島的發(fā)展四處奔波時,他深受感動,并下了個決心:要為島上的村民們做點事。從那時起,他與小練島就有了一份不解之緣。
今年6月2日,盧信守帶著十多個青年團成員登上小練島考察,在島上看到正在建設的福平高鐵以及美麗的海島自然風光,他們對這個小島的未來發(fā)展充滿了信心。這也更堅定了盧信守的想法。他決定發(fā)動青年團成員身體力行投身于小練島的建設。
于是,這群臺灣青年,打包了行李,乘船來到小練島,走近當?shù)卮迕?,和村民共同?guī)劃家園建設。
“希望能夠參與到平潭的建設中來,貢獻一份力量。”盧信守說,共同家園要共同建設。
陳年垃圾一朝清 村道告別臟亂差
誰干的?他們!
秀礁村村委會門口的一條村道,路面干凈整齊,旁邊立著“清除垃圾、美化環(huán)境”的宣傳欄。陳波告訴記者,在他們上島之前,小練島很久都沒進行過大掃除了。
陳孝道,今年70歲,一直生活在島上。如今村里的變化讓他感觸頗深。“這群臺灣青年上島后,帶給村里的變化不是一點點。”他說,作為土生土長的平潭人,平日里他也和青年團成員們一起打掃衛(wèi)生,忙得不亦樂乎。
小練島風光秀美,可島上衛(wèi)生基礎設施缺乏。盧信守和他團隊上島后,第一件事就是和村民們一起整治島上的衛(wèi)生環(huán)境,清理漁具、清掃轉運垃圾……從秀礁碼頭到村里的各個角落,大伙兒一起卷起褲腿,拿出鋤頭、鏟子,把累積了多年的垃圾清理掉。
經(jīng)過連續(xù)幾天的垃圾整治清理,秀礁村“臟亂差”的情況得到很大的改變。對于村民來講,不僅僅是外在環(huán)境的煥然一新,還有心靈的震撼。秀礁村村民楊大媽談到:“以前從來沒有大規(guī)模清理過,臺灣朋友上島后,主動幫助我們清理垃圾,打掃衛(wèi)生,他們的行為也帶動了我們,很感謝他們。”
經(jīng)過清潔整理,道路煥然一新,盧信守(右一)和秀礁村村支書陳波暢談下一步村容村貌的整治計劃
“預計還要持續(xù)一兩個月時間進行衛(wèi)生清理。”盧信守說。實際上,盧信守希望村里的衛(wèi)生環(huán)境整治是持續(xù)性的,要常抓不懈。下一步,他們還要為村民免費購置30多個垃圾桶,從日常維護做起。
老鄉(xiāng)們的石頭厝 小改造有臺灣味
這變化,不錯!
秀礁小學的右側有一條羊腸小道,順著這條路往下走可以直達秀礁村的鵝卵石海灘。最近,盧信守和青年團成員幾乎每天都要沿著走一趟,撿撿鵝卵石,或是下水游泳。他們已經(jīng)漸漸迷戀上小練島的美景。
“小練島有著獨特的旅游資源,如果加以開發(fā)利用,必定會造福當?shù)氐陌傩铡?rdquo;盧信守說,下一步他和團隊成員計劃引進臺灣民宿旅游管理模式,保留小練島當?shù)卦鷳B(tài)特色,進行民宿旅游開發(fā)。
作為嘗試,盧信守計劃將島上的十幾座原生態(tài)石頭厝進行改造,在裝修和設計上加入臺灣元素。位于秀礁村村委會附近的一排房屋,經(jīng)過青年團成員們幾天的裝修,已經(jīng)有了臺灣民宿的模樣。站在門口,面對著大海。這些臺灣青年覺得,這里的景色和臺灣墾丁有幾分相像。
郭睿騫是青年團的一名成員,來到小練島才一個星期左右,已經(jīng)把島上的各處景點走透透了。茶余飯后,他會在村里閑逛,遇到村民時會親切地打招呼。他希望把小練島當做自己的第二個家。
實際上,盧信守還在嘗試發(fā)動村民參與共同創(chuàng)建家園的行動中來。如今,在青年團成員的幫忙下,村里的各項工作進展得有聲有色。“相信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,小練島一定會更加美麗。”陳波說。
【人物故事】
把平潭當家 成了新村民
認識平潭,了解平潭,再到踏上小練島,盧信守追求的不是快意人生,而是一種變計劃為行動的態(tài)度。
盧信守是高雄人,從事兩岸青年創(chuàng)業(yè)工作已5年多。多年來,他往返兩岸,一直在尋覓適宜青年創(chuàng)業(yè)的環(huán)境。得知平潭要建設兩岸共同家園,他立刻把目光轉向平潭。
“這里有全國最優(yōu)的政策,距離臺灣又這么近,未來會有更多臺灣青年選擇這塊潛力無限的土地。”盧信守說,就是帶著這種信念,他和團隊踏上了小練島。
小練島不是大都市,也沒有豪華的寫字樓供他們辦公,但在盧信守看來,這里原生態(tài)的海島風情無疑是青年們大展拳腳最好的“平臺”。
剛上島時,盧信守也曾一度受到村民的質疑,在一開始就面臨著困境。盧信守沒有打算收拾包袱離開,他和陳波幾次商量,準備以身作則為村民辦實事,清掃垃圾、裝修餐廳、購置生活用品、購買垃圾桶……從而漸漸贏得信任,融入到秀礁村中。
如今走在村道上,一邊和陳波探討下一步的鄉(xiāng)村整治、開發(fā),一邊和村里的老老少少打招呼。盧信守也成了一名新村民。
就在這幾天,盧信守和青年團的成員們花大力氣整治村里的衛(wèi)生,還要一天好幾次往碼頭來回搬運東西,整個人比上島之前黑了一大圈。干活時他還挽起袖子,露出黝黑的手臂,跟成員們比誰曬得更黑。
這樣的生活,盧信守覺得很充實很有價值。“與其讓我坐在辦公室里大談創(chuàng)業(yè)夢想、享受優(yōu)惠政策,倒不如讓我在島上當一個拓荒者,實實在在參與到島上的開發(fā)建設。”盧信守說。
盧信守格外喜歡位于秀礁村最北邊的海島“塞上草原”。他帶著記者前往,就如同是一個本地人般,自豪地向外地游客推介,絲毫看不出他是臺灣人。
盧信守住所的對面山坡上,是秀礁小學。目前只有幾十名學生在這里上學,盧信守卻決定把兩個女兒接到這里來上學。“我希望她們能夠見證我在島上的這份事業(yè),見證將來小練的變化。”盧信守說,扎根在平潭,去實踐探索,一定會有收獲。
【記者手記】
在平潭創(chuàng)業(yè),夢想更容易實現(xiàn)
平潭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。近年來,隨著對臺主通道構建、兩岸文體交流活動的頻繁、兩岸青年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平臺的搭建,平潭作為兩岸同胞共同家園的形象也不斷深入人心。此外,我區(qū)還在著力打造首個臺胞社區(qū),讓臺商臺胞參與規(guī)劃、管理、經(jīng)營。
而如今在小練島,記者就看到共同家園的“美麗一角”:由臺灣青年與當?shù)卮迕褚黄鸪隽?,從改變村莊面貌開始,致力于打造“共同規(guī)劃、共同管理、共同受益”的基層社區(qū)。小練島上已形成“全民參與清潔家園”的良好氛圍,若再借鑒結合臺灣社區(qū)的管理辦法,勢必在全區(qū)范圍內形成良好的引領。相信未來,這種模式將引領潮流。
常聽許多臺灣同胞說,兩岸交流合作應注重從基層民間出發(fā),才能形成效應。在小練島上,臺灣青年何定蒼說,要把小練島打造成為一個美麗家園,還需要更多臺灣青年的參與,因為在這里夢想更容易變成現(xiàn)實。
建設兩岸共同家園不單單是“你我的事”、“他們的事”,而是大家“共同的事”,相信在兩岸同胞的共同用心努力下,共同家園定會更加美好。
責任編輯:黃小群
- 最新平潭新聞 頻道推薦
-
美爆了!平潭再現(xiàn)“藍眼淚” 絢麗如阿凡達2017-04-10
-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
-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
- 一周熱點新聞


已有0人發(fā)表了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