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精品97麻豆cm传媒,99er热精品视频,最近高清日本免费,99九九久久,男人的天堂2814

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:海峽網>新聞中心>海峽兩岸>臺灣新聞
分享

國臺辦發(fā)言人近日在新聞發(fā)布會上表示,臺灣“首來族”(首次來大陸者)申辦臺胞證免收證件費政策自7月1日實施以來,廣獲臺胞認可好評。數(shù)據(jù)顯示,7月“首來族”臺胞證申辦數(shù)量環(huán)比增長22%,其中45周歲以下“首來族”申請人數(shù)占比高達72%,表明臺灣青年來大陸參訪交流意愿明顯增強。

越來越多臺灣青年希望來大陸走走看看,是近年來兩岸交流一大趨勢。大陸推出免收臺灣“首來族”申辦臺胞證證件費的新措施,讓每位“首來族”可節(jié)省約1500元新臺幣的辦證費用,傳遞出滿滿暖意和善意,正可為這股大趨勢加一分推力,讓從未來過大陸的臺胞青年更有勇氣和意愿走出探訪大陸的第一步。

臺胞為什么要來大陸?可以列出很多理由,但當下列在前頭的應該是“眼見為實”。臺灣2300萬人口中,約有1100萬人次辦理過臺胞證。這意味著還有超過一半臺胞從未到過大陸。民進黨和綠色媒體長期在島內肆意抹黑丑化大陸,編造出“高鐵沒靠背”“吃不起榨菜、茶葉蛋”“去了會被抓”“冬天靠燒門窗取暖”“大米是紙做的”等謠言,這些五花八門且在島內滿天飛的虛假信息,欺騙著從未親眼看過大陸的臺胞。

原本親綠的臺灣網紅“館長”,來過之后對大陸的看法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發(fā)覺自己過去遭民進黨和綠媒長期蒙騙,就是極具說服力的例子。就算是聰明才智之士,若長期生活在“信息繭房”中,也難免被誤導蒙蔽。對還沒來過大陸的臺胞來說,“館長”等網紅的直播鏡頭、藍色媒體相對客觀的報道、身邊去過大陸者的見聞分享,都可以給“信息繭房”捅出一些破洞。但“紙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”,要真正了解大陸,還是要踏上這片土地,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驗證,才來得最為真切可靠。

最不愿臺青去大陸的,當然是民進黨當局。臺灣陸委會酸溜溜地聲稱,大陸提出免收證件費的吸引力“恐怕非常有限”。但這話很快被打臉,除了7月的辦證數(shù)據(jù)和入境人數(shù)已經實打實大幅增長外,此前島內媒體針對“大陸推出臺灣‘首來族’辦臺胞證免收1500元證件費,你覺得對臺灣人有吸引力嗎?”進行網絡投票,有高達76%的島內網民認為有吸引力,并紛紛留言表示,“大陸的美景,有很多值得一游”“兩岸友誼自動加分”。

“民進黨越禁,年輕人越去”,島內媒體評論說,即使賴清德上臺后多次阻撓臺胞赴陸旅游、參加各類交流活動,然而天下大勢浩浩蕩蕩,“事實與數(shù)字證明,逆勢而行,只是狗吠火車、螳臂當車”。

大陸的吸引力正變得越來越強。大陸舉辦的一系列活動,吸引著臺灣年輕人前來參訪。魯臺周、鄂臺周、豫臺周,北京的兩岸青年峰會、福建的海青節(jié)、江蘇的兩岸青年文化月,各類經貿文化交流活動引來臺青云集。同時,隨著大陸軟實力急速提升,以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和現(xiàn)代發(fā)展活力為基底的文旅活動,包括非遺技藝工作坊、中華經典文化研學、科技創(chuàng)新參訪、綠色發(fā)展與生態(tài)體驗、影視戲劇、體育競賽活動,吸引臺青一睹究竟。此外,還有熱火朝天的AI應用大模型研習營、實習就業(yè)博覽會、雙創(chuàng)大賽,面向“首來族”的定制化套裝行程、網紅打卡景點等,都對臺青有莫大吸引力。

只需跨出小小的一步,越過淺淺的海峽,臺灣青年不僅可以換到一個不被民進黨繼續(xù)蒙騙的機會,更可以飽覽大陸壯美河山、體驗發(fā)展奇跡、感受歷史人文,在參訪研學中充實提高,在交流對話中收獲友誼,在了解的基礎上發(fā)現(xiàn)新市場、新舞臺、新天地。相信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將成為“首來族”,越來越多的“首來族”將成為“常來族”。

責任編輯:莊婷婷

       特別聲明: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。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,請及時與ts@hxnews.com聯(lián)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,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。

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
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
iPhone 17 Pro支持8倍變焦:蘋果最強長
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
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
一周熱點新聞
下載海湃客戶端
關注海峽網微信
?

職業(yè)道德監(jiān)督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591-87095414 舉報郵箱:service@hxnews.com

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,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,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。

溫馨提示:抵制不良游戲,拒絕盜版游戲,注意自我保護,謹防受騙上當,適度游戲益腦,沉迷游戲傷身,合理安排時間,享受健康生活。

CopyRight ?2016 海峽網(福建日報主管主辦)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-2 閩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:20070802號

福建日報報業(yè)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(海峽網)采編人員所創(chuàng)作作品之版權,未經報業(yè)集團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。

版權說明|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| 聯(lián)系我們| 法律顧問| 舉報投訴|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

友情鏈接:新聞頻道?| 福建頻道?| 新聞聚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