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眾多“海絲情”參賽曲目中,葉堅作曲的《那時的我們》讓評委眼前一亮,收獲不少好評。在音樂界,葉堅是一個新人。據(jù)介紹,他是來自福建龍巖市新羅區(qū)的一位音樂愛好者,現(xiàn)今在閩西職業(yè)技術學院工作。
葉堅稱:“從初一那年起,我只要一有感觸,靈感的迸發(fā),就會把其點點滴滴記在錄音筆里。我的經(jīng)驗告訴我,在我看來,年少時多與音樂相伴,它一定能開拓我們的音樂感受思維。于我而言,音樂是一座藏盡萬千風景的遠山,而我不過是山徑上徐行的旅人,懷抱著滿心敬畏,一點點探尋它的深邃與斑斕。”
他認為,寫幾首好聽的旋律,可能靠的是天賦和音樂感覺,但想要持續(xù)寫出更多打動人心的作品,需要的卻是更扎實的積累與功底。
如今雖然工作忙碌,但他仍然保持著記錄的習慣。每當靈感浮現(xiàn),我還是會隨手留下那些閃光的片段。
對話
Q:想了解一下你如何進行音樂創(chuàng)作?
A:最近工作比較忙,沒有空搞什么創(chuàng)作,但是偶爾還是有零零散散的靈感片段錄在錄音筆里,等到時候有機會再整理下。
Q:在音樂創(chuàng)作上,會不會向市場妥協(xié),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風格音樂?
A:我感覺這個時代,不是你追求是否迎合市場,因為中國人這么多,你只要作品質(zhì)量不會差,容易有好的平臺推廣,聽的人應該不少,喜歡的人肯定也不少。但現(xiàn)在問題主要是,你的歌哪怕做的再好聽,大多人也都聽不到的,哪怕做的再迎合市場,都沒有多少人能夠聽到的,這才是比較大的問題。所以呢,談迎合市場,不如先談怎么如何讓更多人欣賞到你的作品,這是大家都比較困擾的問題。
Q:福建方言多,地方音樂種類多樣,有沒有想過把這些元素融入音樂創(chuàng)作?
A:我從小聽歐美流行音樂還是比較多,福建除了閩南話和我們家鄉(xiāng)話,其他了解的不多,我也有打算將方言放入其中,但從來沒有執(zhí)行,以后可能會試試。
Q:怎么評價“海絲情”音樂賽事?
A:這類活動出發(fā)點挺好的,讓一部分人多寫寫關于家鄉(xiāng)類的音樂。但是這活動的推廣力度不知道有多大,只是個人覺得如今在ai音樂剛起步,也是比較熱門時,是否做個與ai原創(chuàng)結合的活動,可能會更不一樣?
Q:在音樂這條道路上,對自己未來有怎樣的期待?
A:我就是平時業(yè)余愛好而已,自己還有其他工作,對自己音樂未來沒有太多想法,畢竟沒有資本,自己開心就好。(葉婉婷)
責任編輯:趙睿
-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
-
歌曲《把根留住》文化坐標在閩侯,黃慶元尋根2025-10-21
-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
-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
- 一周熱點新聞

